2020年11月18日下午,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举办的专题讲座“新时代楚文化的传承与发扬——以楚国青铜器、漆器为例”,由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教师杨薇老师在教一110教室开讲。杨薇老师以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——曾侯乙编钟和楚国典型器物——虎座鸟架鼓为切入点,讲解楚国青铜器和漆器的造型特点及制作工艺,解析其中反映出来的楚国先民积极向上、开放融合、革故鼎新的文化精神,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传承并发扬楚文化精神。
杨薇老师首先着重介绍了楚国青铜器——曾侯乙编钟和楚漆器中颇具代表性的虎座鸟架鼓。曾侯乙编钟出自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。编钟数量巨大,完整无缺,出土时,历经二千四百多年,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。杨薇老师由曾侯乙编钟讲到楚式鼎的代表——王子午鼎,仔细分析其宽体、束腰、平底、斜立式耳的特点,引述楚国青铜器多种独特的制作工艺,尤其讲到“失蜡法”。由失蜡法铸造、组合的青铜尊盘,工艺极其繁复,设计十分精巧,是战国时代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。讲座接下来讲到了楚国独具特色的器物——漆器。杨薇老师由虎座鸟架鼓入手,着重分析了楚漆器的三大艺术特征:实用与观赏的完美统一;具象与抽象的巧妙结合;生与死的独特思维。
在对青铜器和漆器的讲授中,杨薇老师让学生感受到了楚文化浪漫、奇谲、神秘的审美趣味,引导学生体会楚人的积极进取、开放融合、革故鼎新的文化精神。
随后杨薇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楚文化精神。首先,要认识楚文化精神的时代意义。虽然,现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社会急速转型打破了原有的价值体系,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,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己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教化,更多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发展,忽视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,而开拓进取、开放融合、革故鼎新的楚文化精神正是我们需要追求的崇高精神,这是楚人在“筚路蓝缕”到“问鼎中原”的艰苦奋斗过程中凝聚出来的,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精神,有助于现代大学生重塑道德体系,建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其次,要让现代大学生具备文化自信。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,常体现出明显的民族性、地理性和时代性等特征,身处楚文化的发源地,我们时刻被楚文化熏陶,身上更是被打上了楚人精神的深刻烙印,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和思想,楚庄王“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”,打到黄河边上,问鼎中原;王子午北伐东征,开疆拓土;楚国的青铜器和漆器上,处处可以看到,楚人不固步自封,不拘格套,采众家之长,形成了迥异于中原夷夏的文化特色。这些都是身为楚人后代值得骄傲与自豪的,清醒认识到这一点,能够促进我们不断提升团结和凝聚意识,爱家乡,爱祖国,并主动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精神。
最后,杨薇老师提出要主动开展各种传承楚文化的活动。参观湖北省博物馆,亲身感受楚文化的魅力;阅读楚文化相关书籍,体悟楚文化的精神。在讲座最后,杨薇老师还建议在场的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传承楚文化,比如,传媒学院的同学可以制作楚文化相关视频,宣传楚文化;设计专业的同学可以结合讲座中谈到的器物,尝试进行文创设计,等等。
在近2个小时的讲座中,杨薇老师带领学生们徜徉在楚文化的长河中,让他们领略楚人精神的强大,讲座结束后,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在学校好好学习,把开拓进取、开放融合、革故鼎新的楚文化精神发扬光大。